信息名称: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部署
信息索引: 生成日期:2014-10-27 发文机构:
主题词:  信息类别:发展规划与重大决策 发文字号: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部署
2014年10月27日 18:05

巩固示建成果 深化内涵建设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部署

第一部分 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往开来,不断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学校的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

一、示范建设继往开来,建设成果令人瞩目

2011年,学校圆满完成了示范建设项目工作,进入全面巩固示范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新阶段。

(一)圆满完成了示范建设工作

2011年1月,专家组对我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进行了省级实地验收,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校示范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一致同意我校通过省级验收。

2011年6月,我校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示范验收,跻身国家示范高职前列,真正成为“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

2011年4月~7月,学校顺利通过三项审计:即省教育厅对2006~2010年度省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情况的检查、国家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对我校地方性债务审计、教育厅审计组对我校校长换届审计,三个审计组均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债务的借、管、用、还等方面的严谨与规范,肯定了学校在具体基建管理、财务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二)全面巩固示范建设成果初见成效

全面巩固示范建设成果是我校今年的中心工作,全校各部门对照目标找差距,总结成果展亮点,使示范建设成果得到全面巩固与提升。

1、努力加强了两个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完善高职办学理论体系,《守望高职》等一批探索高职教育规律的成果公开出版。二是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2011年3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向省教育厅报送了《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的改革试点方案。在改革试点方案得到教育厅批准的基础上,学校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多种衔接形式:通过专业对应衔接、专业大类宽口径衔接等形式,培养汽车运用技术等四个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中高职衔接;与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开展合作,共同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生”,探索本科层次的成人职业继续教育;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合作,由澳方颁发本科学士学位证书,按照“2+1+1”模式培养财管专业、食检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探索高本衔接、中外衔接;至2011年,学校共有19名教师受聘为硕士生导师,目前已同华南理工等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14名,其中6名已毕业,学校在探索本硕衔接的道路上也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2、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学校充分发挥广东高职排头兵的引领作用,在深入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政校行企”四方互动合作体系,校企合作办学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为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学校专门成立了广东轻院服务佛山地方经济工作委员会,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组织保障。学校继续与一汽大众开展深层次合作,为一汽大众佛山基地储备汽车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已有1200名学生进入该企业学习培训,430名学生实现在长春汽车城就业。学校还与青岛海尔集团合作,为海尔集团佛山三水基地储备和培养人才,已有99名学生赴该集团顶岗实习并有望成为海尔集团的正式员工。

学校与南海区政府、广东省照明协会及11家光电企业合作,共建了广东轻院南海光电学院,打造光电人才培养的高地。目前,企业已投入资金700万元。

学校还与惠东科技局合作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实现了与当地塑胶、制鞋行业的深度对接。

在刚刚举行的第六届产学研合作大会上,学校与7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引进资金设备2500万元。

3、全面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2011年,全校67个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部分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结集发行。为配合人才培养,学校新增纸质图书17万册,订购数据库8种,使生均图书达到符合教学评估标准的60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2011年,我校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58项,省级竞赛奖122项;我校2011届毕业生继续保持“畅销”势头,初次就业率达到 97.18%,总体就业率达到99.58% 。

4、专业及课程建设又获新成绩

2011年,学校通信工程监理、印刷图文信息处理2个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经费支持,由中央投入建设资金470万元,广东省和学校配套建设资金470万元。物流管理、商务英语、通信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会计电算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6个专业获省专项资金支持,总资金投入为900万元,其中省专项资金为500万元,学校配套资金400万元。

学校各专业已启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六个省级重点专业资源库建设已初步完成,并成功申报了教育部和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分中心的建设工作;学校四个国家重点专业的岗位技能分析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已经出版。学校5个教学改革项目、8个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获得省教育厅立项,项目数名列高职院校前列。

5、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示范二期6个重点专业实训室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并交付使用的项目有5个,另外12个项目也在积极建设中。

二是校内股份制生产性实训与创业服务基地管理得到进步加强。通过制订基地管理办法,理顺了基地各项目间的关系,规范了各项目的管理和经营,调动了各院系的积极性,使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并成为“两课”的重要实践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有700名学生参与了轮岗实习,年经营收入达700多万元。该基地示范作用明显,已接待教育同行交流访问38批300多人次。

三是深圳头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投入运营,该基地融教师培训、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创业与就业于一体,已经为多家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承接了20多家企业电子商务全托管业务。该基地的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化了文科实训基地的内涵,大大提升了学校文科实训基地的整体水平。该基地与经管类专业股份制生产性实训基地两项目被评为第一届全国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优秀教学企业”。

四是学校IT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广东轻院周生生珠宝营销实训基地正式启用,学校智能空调维修服务中心、教学农场、教学酒店等利用学校资源建设的“股份制服务公司”正在积极建设。

6、师资队伍建设又有新高度

学校积极推进“两大工程,两项计划”建设,“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由75.7%提高到81.5%。制定了《“拔尖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开发效果明显:2011年,学校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第六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技术能手1人,获广东省十大工业设计师荣誉称号1人,获全省师德标兵称号1人;新培养教授7人,新培养副教授12人,高级设计师2人。

7、学校管理走上新台阶

一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的文化管理深入展开。经过三年的建设,历史文化长廊基本建成,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和校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在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选活动中,我校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一项,省级优秀成果奖两项,获省级优秀论文奖一项。通过举办大学生《廉洁修身》读书活动、开发《廉洁修身》课程等多形式的活动,切实推进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二是信息化管理取得进展。学校科研管理系统,新生注册、宿舍管理系统正式启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教师授课质量监控知识管理平台软件”获国家软件著作权。这些系统的建成,使学校的管理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方面迈上新台阶。

三是学校二级管理得到进一步深化。在不断调整完善系部目标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并开始实施了《管理部门目标考核制度》,推动全面工作作用十分明显。学校后勤产业管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理顺了后勤产业处与后勤产业集团的关系;完成了后勤产业集团的定编定岗工作,实现减员增效;完善了食堂大宗物资采购招标与定价管理制度,实现了采购的全过程管理;加大了食品卫生管理力度,确保学校伙食安全稳定;通过将广州校区招待所改造成商铺及南海校区商铺公开招标等形式,大大提高了学校产业的收益率。2011年,学校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队伍的“免疫系统”功能,调整及新竞聘干部均自觉与学校签署了廉洁自律承诺书;加大审计力度,为学校核减工程和采购支出524万元,促进了学校“依法治校、依法行政、依法理财”。2010年,学校还被评为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学校工会获得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学校档案工作连续第五年被评为广东省直单位年度评估优秀等级。

8、科研及社会服务再获新突破

2011年,学校获省级科研项目共计24项,其中获广东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11项,居全省高职首位。截至本年12月份,我校获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8项,占高职院校立项总数的1/4,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

2011年,学校成功申报省普通高校技术研发平台1项,使省级技术平台立项达到2项,成为广东两所拥有2个此类平台的高校之一。2011年全校共签订横向项目48项,合同经费300万。共申报专利120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专利87项。2011年,学校获广东省、广州市及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

2011年,学校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加油站”的作用,积极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开展各类培训近3万人次。学校被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认定为广州市国际外包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我校创新了走出去培训的思路,成立成人教育东莞教学点并已开始招生。

2011年,我校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签订对口支援协议,积极参与对对口支持单位的帮扶开发工作。在广州市委举办的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我校获得“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及“志愿者工作贡献奖”,全省仅有三所高校获此殊荣。我校还被授予“南海区无偿献血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9、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可喜成绩

一是中澳合作办学有新进展。学校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签订了“2+1+1”合作办学协议,省教育厅已批准我校财务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两个专业的合作办学项目,并计划明年9月份招生。

二是中德合作项目有新进展:两个中德实验班参照德国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学校中德合作项目得到了省领导的关注与支持;12月1日,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暨凯勒仿真数控软件应用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三是国际交流有新进展。2011年,学校共接待了7批共61人次的国外(港澳台)来访;成功组织了2批共42名教师赴台湾交流学习;成功组织了4名学生作为交换生赴台学习,5名学生赴美带薪实习,3名学生赴德国学习,4名学生赴澳游学。

10、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平台不断丰富

一是引入政府项目开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学校与海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办的SIYB创业培训班,成为我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新举措。

二是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举办求职者训练营活动。学校与广州市越秀区人保局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广州市侨颐福利机构合作开展了“广轻•行健”求职者训练营活动,首次在就业工作上同时引入政府、社会组织、人力资源公司等多方的资源,为我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深化和拓展提供新的探索。

三是部分院系与企业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系专场”宣讲活动,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就业安置的重要“推手”。

四是思政部进行企业德育实践教学新尝试。思政部与计算机系师生到企业德育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市倍儿悦动漫科技公司进行企业德育实践教学,积极尝试德育实践教育新模式。

(三)充分展示了示范院校风采

一是在示范建设成果展示会上展风采。今年6月,学校参加了在天津召开的“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四周年成果展示会”,我校展区成为最热门展区之一。学校两项案例在展区展出并入选了“四周年成果汇编画册”,有9件作品入选并在实物作品展区展示。

二是成为广东高职师资培训的重要基地。今年我校承办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四个专业的教师暑期培训班、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技能大赛裁判员培训与赛事研讨班等培训活动,其中,在我校举行的“2011年中德职教师资跨专业的教学论与方法论项目培训班”是广东省高职院校唯一成功申请的培训项目。2011年,学校培训职业院校的教师达1316人次。2011年,广州市出版印刷行业协会广东轻院培训基地在我校正式成立。这些项目的开展,为我校成为广东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为高职改革发展提供决策参考。2011年,教育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到我校进行调研,学校组织撰写了四份重要的调研报告,为国家及广东省制定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四是充分发挥示范典型的作用。在由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参加的“广东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暨与粤港澳服装业对话”论坛与第五期广东高校学习论坛、校领导暑期读书班、全省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坛、第七届穗台校长论坛等省级重大会议,学校领导均作为高职院校的代表作典型发言。2011年,学校还承办了由宋海副省长参加的教师节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代表座谈会及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暨凯勒仿真数控软件应用研讨会、第五期广东高校学习论坛等重要会议。2011年,学校共接待国内外前来交流学习的兄弟院校达130余批次,我校领导和教师也多次受邀到兄弟院校作评估专家、典型发言与专题讲座。

五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学校已成为各大新闻媒体重点关注的高职院校。今年,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中国高职高专网等各种媒体报道我校成果达53次。连续七年,我校均为广东省录取分数最高和第一志愿上线率最高的高职院校。在全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及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中,我校取得了全面丰收。

(四)全体教职工充分享受到示范建设的成果

2011年,广东省财政对我校按本科标准实行生均拨款的款项开始到位,从根本上缓解了学校的债务压力,为学校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提供了保障。我校是全省唯一一所按本科标准实行生均拨款的高职院校。

学校顺利完成岗位设置及首次岗位聘用工作。此次聘用工作,由于学校岗位总量紧缺,面临非常严峻的困难,但学校精心组织,使首次岗位聘用顺利完成,并且无一件投诉事件发生,学校成为全省高校系统首批核准岗位聘用的单位,最早兑现工资的单位。我校的岗位管理工作在全省教育系统起到了示范作用,多所兄弟院校来我校学习经验。经过学校领导的努力,省编委批准我校新增加人员编制300名,解决了我校岗位设置面临的编制紧缺的问题,为我校引进人才留出了空间。

根据广东省实施绩效工资的文件精神,2011年学校进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为使广大教职工更多的享受示范建设的成果,构建和谐幸福校园,学校党委和行政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收入,将校内分配分值从6元/分增长至6.6元/分再增长至7元/分,绩效考核津贴增长至原来的3.5倍,超额完成了学校提出的教职工每年校内收入增长10%的目标,为2012年开始实施的绩效工资打下良好基础。学校同时增加了离退休人员的节假日慰问金。

示范建设的成功,为我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外出培训、交流的机会。2011年,学校到国内外进行培训、交流与学习的数量比往年大幅增加,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二、党的建设与时俱进,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011年,学校党委和行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和引领全体师生员工,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积极推动“创优争先”活动,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2011年,学校党委广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出奋发进取、争当先锋的良好氛围。以建党90周年大庆为契机,学校党委积极组织开展“南粤校园党旗红”四大系列活动,校团委开展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在校园唱响知党、爱党、颂党、忠于党的主旋律。

(二)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做管理的示范

2011年,学校顺利完成了干部换届工作,本次换届竞聘岗位共计有92个,已任用聘任、调整各级干部91人。学校党委通过制订广东省教育系统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实施方案,积极落实广东省教育系统学习型党组织示范联系点的建设;通过制订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案,确保了学习效果。2011年,学校在广东省高校党建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并得到省委组织部的重视,该成果已在《广东党建》上进行了报道。

(三)积极准备党代会,胜利完成了校领导行政换届

经过积极准备,学校顺利完成校领导行政班子换届工作和党代会筹备工作,认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经验,并科学设计后五年的工作蓝图。完成了《党委工作报告》、《纪委工作报告》的撰写和研讨修改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问题

学校示范建设成功后,部分人出现了一些思想问题。一是对将来如何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目标,思想上没有了任务的压力与前进动力,甚至出现了疲惫懈怠心理、骄傲浮躁心理、贪图享受心理和畏难心理。这种没有目标压力和前进动力的思想状态极易造成六种意识的缺乏:即缺乏忧患意识,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奉献意识,缺乏全局意识、缺乏精品意识、缺乏创新意识。二是虽然我校示范验收已经通过,但全国骨干校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且建设标准更高,而我校部分教师还不能以“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已的工作,缺乏“争示范难,保示范更难”的思想。三是部分教师对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仍然不够,对国家及广东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认识不清,对职业教育的规律掌握不够。这些现象一旦存在,必然会影响我校前进的步伐,影响学校未来的进程。

(二)学校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经过示范建设,我校六个示范建设专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非示范建设专业无论是在高职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师资配备、实训条件、课程建设及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我校各专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实现平衡发展,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内部管理问题

学校内部管理中还存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分明的情况。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明确部门分工,落实各自职责;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四)资金问题

在我校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我校已实现按本科标准进行生均拨款,但是,随着上级对学校财务监管力度的加大,学校新增收入将主要用来偿还债务,资金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约我校的正常发展。因此,我们还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开源节流,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办学效益。

第二部分 2012年工作部署

一、工作思路

巩固示范建设成果;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的,行业、企业、学校合作办学的多元化办学模式;探索多样化办学形式;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加快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过渡的步伐;进一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主要任务

(一)认真组织开好第二届党代会,完成党委、纪委换届。全校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学校第二届党代会精神。

(二)积极做好迎接广东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准备工作。我校已向省教育厅申请2013年5月接受评估。各位单位各部门务必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按评估任务指标逐项完成软硬件的配备;全校67个专业要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继续开展“两大工程”、“两个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动专业平衡发展;扎实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继续完善科技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升12个技术服务中心的科研及技术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三)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立交桥的建设。积极探索构建多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继续落实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完成中高衔接体系的建设,探索高本衔接,并布置少数几个专业进行这方面的方案设计;确定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工程硕士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

(四)完成通信工程监理、印刷图文信息处理2个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经费支持的专业建设,完成物流管理等6个获省专项资金支持的专业建设,并完成省级验收。

(五)继续推进以中德合作为重点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2012年在我校举办的中德合作师资培训班,推动建立粤德职业教育联盟。

(六)完成南海校区三期工程建设,加大南海校区体育馆、国际交流中心的建设力度;加快南海校区二期用地的规划与建设;努力推动西校区的规划与改造工作。

(七)着手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

(八)完成增编后各类岗位核定工作。

三、四点要求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新的目标已经明确,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各位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爱岗敬业,做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忠诚敬业是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第一要素。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始终坚持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把个人命运和学校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要紧密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自身岗位实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育人不倦;要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向学校八十周年华诞献礼。

第二,艰苦奋斗,做轻院精神文化的传承者。示范建设的成就令人欣慰,广东轻院的未来鼓舞人心,但我们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自力更力、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传承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的传统,迎接新的挑战,建设新的标杆。一个人以艰苦奋斗为准则,自强不息,可以锤炼意志,增长才干;一所学校以艰苦奋斗为风尚,奋发图强,可以众志成城,铸就辉煌。所以,不论是在逆境中求生存,还是在顺境中谋发展,都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三,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我们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敢为人先的传统,根据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不断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改革,做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有力推动者。

第四,为人师表,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希望大家要静下心来工作,潜下心来育人。既要承担起育人的使命,用服务支持学生,用知识浇灌学生,用真情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还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带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进步潮流。

老师们,同志们,2012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已经明确,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实现我校的再次腾飞,是我们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在学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随着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我们将充分发挥已有优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思路,追求新作为,坚定信心,与时俱进,为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版权所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粤ICP备12053365号-1
  •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  邮编:510300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020-61230808-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