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信息索引: 生成日期:2014-10-27 发文机构:
主题词:  信息类别:发展规划与重大决策 发文字号:
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2014年10月27日 17:27

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第一部分 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以全面实施国家示范院校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成果显著,具体表现在“十个新亮点”、“六个新提升”上。

一、呈现出“十个新亮点”

亮点一:示范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示范建设项目方案已获教育部审定批准,项目中心四级负责人已明确到位,各部门对照示范建设任务要求,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内涵建设,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已在我校全面、深入、有序地展开。

亮点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新成效

我校党委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非常重视,精心组织,结合实际,落实到位,突出实效,坚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纲要》与学校示范性建设紧密结合,在学校建设、管理、发展等实际问题上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受到省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亮点三:教学科研成果实现新突破

1、重点带动,全面开花,精品课程建设获得大丰收:获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11门,提前完成示范校精品课程建设总目标。

2、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取得历史以来最好成绩:由刘境奇和李丽教授主持的两项教学成果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另有一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3、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一批重大产学研成果取得突破:由林副院长主持的科研经费最多(1500万)的造纸项目获省轻工协会鉴定;由王玫瑰副院长和贝惠玲教授主持的两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二是专利申报获丰收:2009年全校共申报国家专利10项,授权9项,专利转让1项。三是省部级以上立项项目获得丰收:共有11个项目立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全国仅2所高职院校获得),实现了我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零的突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子项目1项;建设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平台1个。

4、基础课体系的建设有明显成效,为深入探索高职教育规律作出了贡献。

5、英语分层次教学改革成效明显:英语A级提前过级率达77%,这种教学改革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尚属首例。

6、学生在全国性大赛中成绩斐然:由我校承办的2009年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取得很大成功,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和特殊贡献奖,我校学生取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获奖级别与数量列全国高校首位;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艺术大赛总决赛中(共有861所高校参加)我校学生获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其获奖级别与数量列全国参赛高校的前列、全国高职院校的首位。

我校学生获2009“ONE SHOW(美国纽约)中国青年创意大赛”铜奖、“IF CONCEPT AWARD国际工业设计竞赛(德国)”概念设计IF奖、“全球华语院校大学生广告时报金犊奖”银犊奖、“2009年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学年奖”银奖及铜奖:在以上四项大奖赛中,我校均为全国高职院校唯一获奖单位。2009年我校学生参加了全国性技能大赛取得了66项全国一等奖。

亮点四:人事、分配、后勤制度的改革迈出新步伐

人事制度的改革取得突破,完成了“三定一聘”工作。颁发并实施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构岗位数量核定及管理暂行规定》,完善了按需设岗、按岗聘用、择优上岗的用人制度。

分配制度改革取得进展。2009年我校制定并实施了新的考核及分配方案。新的分配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证原有平均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做增量改革,并将增量部分体现在学校重点建设的项目上,责权利对应、优劳多得、奖优罚劣;突出激励、注重绩效、全面考核,以分配促管理,全面促进了示范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协调发展。

后勤改革取得实绩。2009年,我校成立了后勤产业处与后勤产业集团,对学校的后勤服务及校办产业进行了重新整合,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理顺了管理关系。后勤产业集团遵循“三个服务、三个建设”原则,引入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等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内部管理,在后勤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人事、分配、后勤制度的改革为全校教职工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三大改革使广大教职工普遍受益,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亮点五:民主决策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

2009年,我校成立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暨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和教学科研、人事师资、财务管理三个教授咨询委员会,这充分体现了我校教授治教、治学、参与管理的先进理念。四个委员会的建立促进了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健全了教授治教、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机制,是学校民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学校做大做强的产物,也是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全面上水平的“助推器”。这一举措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是一个关于决策体制方面的创新。

亮点六:社会服务创造了新局面

1、培训工作新突破。一是培训收入有突破: 2009年全校培训项目49个,培训收入达到1096万元,2009年培训收入是2008年的2倍。经济系、管理系、计算机系和汽车系培训收入均超过100万元。二是建立了新的培训机制,调整了培训策略。如我校与广东省国防高级技校签订合约协议,联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培训,这是我校培训工作的一个成功尝试。

2、社会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2009年签订企业横向服务项目16项、项目经费达100多万元。我校康俊远教授设计出的离心式安全制动器,为产学研合作基地中山小榄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取得突破;我校为韶关开发的《南雄市青年人才信息数据库系统》已投入使用。根据省工委、省教育厅《广东省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统计数据》,我校2008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平台数列全省高校第11位,列全省高职高专第1位;与企业合作横向项目经费,列全省高校第14位,列全省高职高专第2名。

3、成人教育取得新进展。录取成人学生1027人,超额完成招生计划58.4%,首次突破千人大关。

亮点七: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的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新提升

第一部反映我校76年历史沿革和建设发展概况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事记完成初稿。

第一个反映我校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校园景观文化——南海校区文化长廊形成最终方案。

第一部反映我校近几年跨越式发展的省级课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谐校园建设理论和实践》已结题,成果将公开出版发行。

亮点八:思想品德教育取得新成果

由社科部设计建设的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练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我校为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高校均属首创。

亮点九:部分教师成为“国家队”、“省队”新成员

2009年我校涌现出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广东省技术能手2人、广东省科技厅创新专家6人、广东省基金项目评审专家1人、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咨询专家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27人。这些荣誉的获得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也是学校综合实力提高的具体体现。

亮点十:群防群控能力达到新高度

1、群防群控抗甲流。面对甲流防控的严峻形势,学校充分发挥群防群控的力量,确定正确指导思想,加强积极的舆论导向,建立和践行了权限明确、职责清晰、协调互动、反应敏捷的应急处理机制。在我校甲流防治的关键时期,学校领导做出提前放假的果断决策,这一正确决策使我校师生成功避开甲流爆发高峰期,并使我校最终取得了甲流防控的阶段性胜利。

2、群防群控保安全。2009年我校完善了校园技防、人防、物防系统,构建了“三防一体”的校园防范体系,结合全国“安全生产年”、教育部“和谐校园年”和省教育厅“朝阳行动”,严格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遏制了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学校的安全。

二、实现了“六个新提升”

(一)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

作为国家示范建设高职院校,2009年,我校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在:

1、典型发言:省教育厅指定我校在2009年6月举行的全省高校科研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9月份,林润惠副院长在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交流报告(全省仅我校及华工两所大学作典型发言)。

2、承办大型会议:2009年,我校承办了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全省高校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培训会议、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东赛区颁奖典礼暨交流总结会等国家级、省级大型会议。

3、典型性调研报告:作为高职院校代表,经教育厅指定,我校组织撰写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指导性意见》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壮大工程调研报告》,这两项成果均得到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参与了教育厅关于特色(培育)专业建设评选标准的讨论和修改工作。

4、典型经验交流推广:2009年我校共接待国内外交流学习的兄弟院校达30余批次,在示范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推广了我们的成功经验;2009年我校领导和教师受邀到兄弟院校作专题讲座的次数达到历史最高峰。

(二)招生就业形势喜人,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就业形势保持良好势头。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初次就业率仍达到95.55%,总体就业率达99.35%,在全省四所国家示范建设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其中轻化系、汽车系就业率达100%。

2、2009级新生招生火爆。我校今年报考人数和录取分数再攀新高,上线人数达到27000多人,文科投档分数线为524分,理科投档分数线为520分,这一录取分数也分别高出二本B线文理科17分和13分,直逼第二批本科A线,这是我校连续第五年在上线人数和录取分数两个指标上高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

3、顺利完成单独招生任务。2009年是我校开始单独招生的第一年,300名优秀学生经过层层选拔,被我校提前录取。

(三)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1、大力加强了班子建设。学校党委统一思想,按照建设一流领导班子,成就一流示范高职的目标,带领全校师生,团结奋斗,保证了示范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补选王玫瑰和杜安国两位有经验的同志担任副院长,使领导班子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2、大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院系都建立了党的总支委员会,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3、大力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2009年,我校调整配备干部达46人次,完成了干部的配备工作,加强了基层工作的力量,为示范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4、大力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了反腐倡廉建设量化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惩防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了政风行风“回头查”活动;制定实施了2009年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促进了校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巩固了2008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成果。2009年我校参加全省“高校廉政漫画比赛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各1个、优秀奖11个;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四)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

1、我校全部兑现了对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536名学生教学、生活和就业推荐等方面的承诺,圆满完成援川工作任务。

2、我校以实际行动援助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我校向该校赠送了一批网络设备,帮助该校建立了校园网站,升级了校园网络,培训了一批信息技术人员。

3、积极开展扶贫工作。我校师生为连山县良善村捐款15万元帮助其建设饮水工程;向广东省教育基金会捐款14265.3元,支持我省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制度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

完善的制度是学校实现健康发展的前提,而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是实现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2009年,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力度,实现了学校管理有章可依。

1、引导干部群众参与建章立制。2009年,我校新建各项规章制度22个。在人事、分配等涉及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改革中,学校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建章立制的积极性,多次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体现了民主办学,制度立校的思想。

2、清理、完善了一批规章制度。学校以创新的思维及发展的眼光指导制度建设,对2009年前发的文件和规章进行全面的清理,对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制度,该修订的进行了修订,该废除的已经废除,该制度的已经及时起草。

(六)师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

2009年,我校加强了师资培训力度。本年度,利用南海校区提前放假的机会,学校完成了对全体骨干教师、新教师和辅导员的培训;在寒假期间,派部分示范建设人员赴新加坡、台湾及德国进行培训。此外各系还组织部分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行培训,效果显著。

三、存在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学校的发展与示范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师生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资金问题。在我校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至今仍未实现生均拨款的目标。我校有限的资金,既要搞建设,又要谋发展。在大发展需要大投入的情况下,资金问题成为困扰我校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大力争取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争取早日实现生均拨款;另一方面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开源节流,加强财务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

(二)示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示范建设院校,示范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的特色还不够明显,我们的亮点还不够突出。部分教师对示范建设的认识存在问题,认为示范建设是一小部分人的事,缺乏参与示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教师对适应职业教育新要求存在畏难情绪,他们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上。课程改革力度不够大,没有真正实现脱胎换骨的改革,本科课程压缩饼干的痕迹还很明显。公共基础课如何自成体系,工学结合核心课程体系是否科学,都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通过专门组织人员挖掘、提炼学校的特色、亮点;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统一认识,转变态度,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到示范建设中来;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全面推进我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进程。

(三)内部管理问题。部分同志不能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小团体与学校大局之间的关系,在矛盾产生时要么相互推诿,相互指责,要么以个人利益、本部门利益为重,忽视其它部门或学校的利益;要么把矛盾直接推给校领导处理,缺乏责任意识。这些问题既说明学校内部管理中还存在分工不够明确,职责不够分明的情况;也说明部分同志在遇到这些矛盾时缺乏大局意识,缺乏主人翁精神,缺乏敢当责任的勇气,缺乏处理矛盾的魄力。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明确部门分工,落实各自职责;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家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四、回顾一年来工作的四点体会

(一)全体轻院人团结奋进、扎实工作是学校实现和谐发展的前提

在学校举全校之力接受评估及申报省级国家级示范性建设院校的关键时刻,在学校集全民之资建设南海校区的困难时刻,在学校步入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行列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学校进行重大改革与关键抉择的重要时刻,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们的领导班子能团结一致,形成坚强领导核心,发扬拓荒精神,艰苦奋斗,敢负重任,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与高瞻远瞩的眼光。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教职工对学校领导班子民主测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莫书记、叶院长多次在省级会议上作校领导班子建设经验的典型发言。我们的教职工能发扬优良传统,群策群力,同舟共济,以兴校为已任,表现出无坚不摧的决心和勇气。这些不仅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力量源泉。

(二)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办学是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在总结学校76年职教经验及广东经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我校确定了一套独特的发展理念:

一个顺应时代潮流并符合我校发展实际的办学定位——从服务传统轻工产业转向服务现代生活产业;

一个谋求现实与未来的理智的办学策略——平稳过渡、重心下移、小步快跑、动态管理;

一种始终激励着我校师生克难勇进的轻院精神(讨论中)——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敬业爱校、争优创先;

一个切合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理念——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

一个嫁接历史与愿景的办学思想——植根岭南文化、传承职教精髓、锻造技能英才、创建高职名校;

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工作指导方针——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探索。

这套理念,既是我校多年办学成果的理论提升,也是我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它将决定我校的发展方向,决定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我校的办学特色,决定学校对社会的贡献。

(三)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改变一个学校的命运,一个正确的决策可以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幸运的是,在面临每一次机遇时,我们都作出了正确的决策。我校在实现弯道超越的过程中,全体领导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正确决策,以对学校的高度责任感、以高昂的斗志、以严格的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学校改制到扩大规模,从新建南海校区到接受教育部评估,从申报省级示范到申报国家示范,从建设示范院校到实现局部超越,我们没有错失学校发展的每一个机遇,实现了每一个既定的目标。能认清形势,能抓住机遇,能正确决策,这是我校在外部竞争激烈与内部困难重重这种双重压力下实现华丽转身的关键。

(四)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学校实现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实现整合,可以推动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实现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校提出并践行“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理念,通过依托政府,紧靠行业,服务企业等多种途径,在共建技术服务机构、共建培训机构、“筑巢引凤”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学研结合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9年,我校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的合作伙伴,与12家企业签订总额为1500万元的合作协议,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我校第一家具有中试规模的科隆生物技术科研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是校企合作的一个典范。

学校还投入2000万元建设了六个重点建设专业及其专业群实训基地,为学生的校内实训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如文科类生产性综合实训中心、材料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意设计工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工程开发中心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为我校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第二部分 2010年工作思路

新学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确保深化学校大局稳定的前提下,抓紧示范建设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人事后勤改革,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大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新学年学校工作的思路如下。

一、抓好示范建设各项工作

按计划完成示范建设的任务及要求,做好全面接受示范验收的各项准备。

(一)深化专业结构调整及课程改革。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文件精神,并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及国家对低碳生活的要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示范建设专业要率先完成课程体系的重构,其中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及内容是重点,同时应推动基础课体系的构建,既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解决教材编写问题,又要以提高质量为原则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二)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重点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工作。2010年要完全建好的实训室达60个,需采购的设备经费达2500万元。要把南海综合实训楼三楼建成文科类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成立股份制公司,学生参与经营,购买股份,以市场化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真实的实训,该实训室建设要在7月份前完成。要求材料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5月份前完成,艺术设计学院的“创意设计工场”要在3月份投入使用,广州校区文科类综合实训中心要求在7月份前完成。力争把这四个实训室打造成学校的亮点。加强落实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实训内容的建设,制定实训室的运作管理规章制度。其它实训室的建设按原计划推进。校外实习基地按示范建设任务要求完成,注重实习基地从量到质的转变。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大力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今年要求重点专业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以上,其他专业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5%以上。在确保兼职教师质量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真正落实兼职教师的课时数量。

2、大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一是通过外部大力引进、内部重点培养的方式,实施“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二是继续做好兼职教师(包括技术权威与技术大师、能工巧匠与技师、企业技术人员等)的聘请、管理和考核工作,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三是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工作。四是继续贯彻实施《“高职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实施与管理办法》,完成第二批和第三批“高职教育教师资格”认定;继续贯彻实施 “3+2”校企交替工作制度和《教师参加实践的管理办法》,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并加强专业实践考勤管理和考核工作。

(四)总结概括示范建设中的亮点。

学校层面要努力挖掘能代表学校特色的亮点;各个子项目负责部门也要总结提炼出各自的亮点。这些亮点必须特色鲜明,具备典型性、创新性、示范性等特点。探索实施自主创新工程,加强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突出管理的效率、特色

作为国家示范建设高职院校,我们不仅要做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我们还要以勇于创新的精神争做管理的示范。2010年是我们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年,也是我校强化管理的关键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由于上一年度执行新的年度考核方案,上学期末对新颁发的方案进行了学习,3月中旬,学校将完成年度考核工作。根据《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结合我校实际,5月1日前要出台我校的人才引进新机制、新办法。

为了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国家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广东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将在事业单位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由固定用工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按文件精神,我校编制内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岗位类别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类。管理岗位分为8个等级,由高至低分为三至十级职员岗位。专业技术岗分为13个等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岗位由高至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十一至十三级。正高一级岗位由国家统一审核,正高二级岗位由广东省实行总量控制并审核,控制目标是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占正高岗位总量的10%。工勤技能岗位分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分为一至五级,普通工不分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占单位岗位总量的70%以上,其中教师岗位不低于55%。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20%。专业技术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岗位占岗位总量比例分别为8%、30%、42%、20%。其中,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二、三、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六、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九、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现有人员的岗位等级、类别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等级类别结构的,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岗位等级、类别结构比例。首次聘用不对现有人员结构进行调整,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逐步到位,平稳过渡。学校年内要完成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3月份进行动员部署,本次会议也是该项工作的一次动员;3月下旬至5月中旬进行调研准备;5月下旬至11月中旬组织实施;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进行检查验收。

2、深化后勤制度改革

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结合我校后勤产业集团、保卫处在南海校区聘用临时工现状,从规避风险、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学校要在7月底前完成临时工用工制度的改革。

3、规范培训管理

认真贯彻上级有关继续教育和培训方面文件精神,处理并界定好成人学历教育与培养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对外培训的规范管理,规范收费,规范各系与中介的合作,规范招生程序,实现培训与成人教育脱钩,加强培训学生的管理,使培训工作更趋规范。3月底前,成教处要出台规范培训工作的相关文件细则。

三、党建及校园文化建设

1、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创新,努力建设高素质、谋发展、能干事、干成事、深受师生爱戴的领导班子。要扎实落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项整改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要建立健全各院系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各院系党政联席会是各院系的最高决策机构,各院系重要事项要由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各院系领导班子要经常沟通情况、团结协作,确保各院系的发展和稳定。继续做好部分总支、支部的换届工作,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示范建设的顺利开展,推动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在大发展、大投入下实现大廉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动并带动广大群众积极为学校中心建设工作服务。

2、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以“轻院精神”大讨论为契机,强化学校文化管理。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讨论,宣传、理解、感悟“轻院精神”,最终确定轻院精神及其内涵。围绕轻院精神,通过举行一系列学习研讨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工作指导方针的深层次理解,以此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提高广大师生的认同感、归宿感,强化爱校意识,尝试从文化视角来思考管理问题,深入探索实践学校文化管理新模式。

二是以南海校区文化长廊建设为切入点,全面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按一步一景、一景一名、一名一典、特色鲜明的要求,建设完善两个校区的景点,整体规划,滚动开发;利用学校、合作企业有代表性旧机器设备建造景观文化,突出历史沉淀、轻工特色,将整个学校建设成一个轻工博物馆,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做好南海校区及广州校区指示牌、路牌、楼牌的设计及制作工作。南海校区文化长廊要求在5月1日前动工,6月底前完成。

四、维稳工作

安全稳定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2010年,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维稳工作。

1、甲流防控

我校甲流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据卫生部门预计,今年春季是甲流爆发的第二个高峰期,须提高警惕,完善措施,群防群控,在开学之际要做好预防及各项准备工作。

2、思政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学校稳定、服务学校发展为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工作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针对性,提高科学性,增强有效性。积极制订、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反渗透、反“西化”意识,增强自觉抵御境外宗教势力及邪教组织渗透的能力。

3、公积金问题

4月份起为学校外聘专职人员缴纳住房公积金,以实际行动为教职工谋利益,促进教职工队伍的稳定。

五、 总结“十一五”规划的成果,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2009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充满喜悦的一年;2009年是我校的大考之年,我们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示范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成就,并不代表前行之路从此平坦通畅,面对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激烈竞争,新的一年要夺取新的胜利,为“十一五”规划收官,为“十二五”规划预热。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协调规模增长与内涵提高的关系,更加注重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更加注重改革和创新,更加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和保持学校和谐稳定,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着眼当前,谋划长远,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 版权所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粤ICP备12053365号-1
  •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  邮编:510300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020-61230808-822